誠新的專業團隊提供客戶的整合式服務,能為客戶減少電力成本,企業綠色環保形象提升等立即效益。
聯絡我們
台灣在能源轉型之路,如何在台灣有限的土地資源上,有效利用發揮地力,而台南是全台養殖漁業重鎮,魚塭面積近1萬4000公頃,在漁電共生發展上,又扮演什麼樣的重要角色呢?
養殖受極端氣候影響 漁民慘賠數百萬
在台南將軍區從事養殖工作20多年的夏耀麟,觀察到這幾年氣候變遷的情況越加嚴峻,暴雨、酷暑高溫的頻率增加,養殖漁民只能看天吃飯,夏耀麟無奈表示,「曾經有過養的整池龍膽石斑一夜全部暴斃,一次就損失5、6百萬。」
戶外魚塭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,誠光養殖科技總經理張芳誠提到,「白蝦產期是在夏季,近年來時常發生急降雨,造成養殖池的鹹度變淡,白蝦整池死亡。」不只下雨,連氣溫炎熱,也會導致水質過鹹,造成養殖物種暴斃。
漁民不再看天吃飯? 室內養殖讓收成更穩定
誠新綠能在台南將軍區開發120MW的室內養殖型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,誠新綠能專案經理簡銘宏表示,「這個案場是漁電共生的示範案場,導入AI智能管理,水質、溫度、含氧量、酸鹼值等監控。」正式供電後可以達到每年15,000萬度,等同於31,600家庭用電,預計減少碳排放量達74,000噸。
張芳誠也強調,「其實我們跟光電是一體,不要把土地拿出來,只蓋電廠,因為臺灣已經很小了,漁電共生讓魚塭上方有太陽能板發電,下方養殖可將地力有效發揮。」室內養殖更能突破環境因素的影響,一年四季都能收成,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。
身為養殖戶的夏耀麟對於漁電共生的發展也正面看待,「傳統養殖都是個體戶,資金、能力、技術都是沒有辦法突破,光電養殖可以做跳耀門檻,至少可以雙贏。」透過魚塭上方的太陽光電生產電力,而同時進行養殖,帶動漁業跳躍。
台灣是因為地狹人稠,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下一地多用,而漁電共生是一個解方,傳統漁業與創新科技結合,帶動台灣養殖業升級,讓漁民與光電業者一起攜手,實現產業、環境、社會責任三贏的願景。